close


每個人的一生中一定會被某些什麼影響

有可能是某些人 有可能是某些歌 也可能是某些好書

再起動-職場絕對生存手冊

就端看自己是喜歡與人交友 喜歡聽歌 又或者是喜歡看書

but 就是這個but 好書推薦2017

如果你透過網路搜尋到了這篇日誌 那麼你十之八九是喜歡閱讀的

藉由這篇日誌能推薦給你這本好書再起動-職場絕對生存手冊也是一種緣分

希望這本好書能對妳的人生有所啟發^^



商品網址: http://product.mchannles.com/redirect.php?k=62fa37b5e09af730a99706e8f47cec79&uid1=&uid2=&uid3=&uid4=&uid5=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全面「凍結」的時代,正是你的大好機會
不要害怕景氣,不要期望環境
破局而出要靠自己
再次做好戰鬥準備,與危機正面對決
是活躍在未來,唯一的路


以網路空間為經濟活動中心,金錢與資訊都跨越了國境的無國界經濟出現了。身處經濟的激變期,大多數人卻適應不良,陷入向內、向下、向後退縮的凍結狀態。唯有學習新的能力,做好戰鬥準備,重新起動的人,才能在未來存活下去。

身為經營者,面對看不見的新大陸,既有的規則、框架都在崩解,你必須具備在荒地中描繪出未來藍圖,並用口語明確表達,說服聽眾以籌措資金,將事業計畫付諸實行的才能。

身為金字塔型組織中的中階主管,面對專案小組型組織興起,中間層級可能消失,你需要轉型成為「熱情製造機」,培養領導「多國聯軍」專案小組、讓每個人都能發揮專長的能力。

身為職場新人,請記得選擇投資英文熱門企業,就等於選擇了無法發揮能力的公司。你應該自動自發加入不保障將來的組織,從中不斷鍛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,肩負起改革的任務。

作者簡介

大前研一

國際知名趨勢大師,1943年日本福岡縣出生。

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學士、東京工業大學原子核工學碩士、麻省理工學院(MIT)原子力工學博士。

曾任日立製作所原子力開發部工程師。1972年進入麥肯錫顧問公司,歷任日本分公司社長、亞洲太平洋地區會長,直到1994年為止。

之後仍以全球觀點及大膽的創見,為國際級企業及亞洲?太平洋地區國家提出建言,提倡「無國界經濟學」與「地域國家論」。

2005年設立日本第一所遠距教學經營研究所「商業突破研究所大學」(Business Breakthrough School, BBT),並擔任校長,致力培養日本未來的人才。

著有《專業》、《企業參謀》、《異端者的時代》、《看不見的新大陸》、《無國界的世界》、《新?資本論》、《思考的技術》、《M型社會》、《全球舞臺大未來》、《OFF學》、《後五十歲的選擇》、《即戰力》、《研磨商業力》、《質問力》等書。

譯者簡介

陳光棻

北海道大學國際大眾傳播研究科碩士。譯有《可愛力量大》、《健腦十五招》、《你最愛誰》等書,現為自由譯者。

王俞惠

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。喜愛安靜的空間與邏輯性讀物,曾任叢書及雜誌編輯,現為專職日文譯者。譯作有:《圖解印度》、《圖解疼痛與治療》、《圖解答文西天才發明》、《不浪費的奢華》、《天啊!我的寶貝有發展障礙?》等書。



商品訊息簡述:

  • 譯者:陳光棻 、王俞惠
  • 出版社:天下文化

    新功能介紹

  • 出版日期:2009/03/31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

再起動-職場絕對生存手冊

商品網址: http://product.mchannles.com/redirect.php?k=62fa37b5e09af730a99706e8f47cec79&uid1=&uid2=&uid3=&uid4=&uid5=















文╱ 廣告行銷蕭玉品

王品集團創辦人戴勝益認為,台灣最受尊敬的三個人,分別是許文龍、紀政和吳寶春。

許文龍的奇美博物館把畢生收藏貢獻給人類;紀政除了是飛躍的羚羊外,推廣日行萬步的理念,更影響許多人。

至於吳寶春,「多少人因為他想當麵包師傅啊!」戴勝益稱。

戴勝益的話,多少反映台灣的社會氛圍。父母總鼓勵孩子多讀書、爭取好成績,難道憑著一技之長,便無法出人頭地?

吳寶春能。他用一門做麵包的手藝,獲得2010年法國路易樂斯福世界盃麵包大賽麵包大師歐法麵包類冠軍,不僅受封「台灣之光」,更徹底扭轉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的刻板印象。

47歲的吳寶春成長在屏東鄉下,自幼家貧,身為八個孩子的老么,他不喜歡、也沒有機會念書。

國二的某天半夜,吳寶春因為腹痛急需就醫,看著媽媽到處籌措醫藥費的情景,他暗自決定,自己一定要成功。

因為不愛念書,他踏入麵包業當學徒。當學徒時,他用旺盛的好奇心,學習烘焙技術;當兵時,他感受到閱讀的力量,在同梯幫助下,以遲至20歲的年齡,重新識字。

「我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瓶頸,發現缺什麼,就學什麼!」即使一開始不喜歡讀書,但現在吳寶春反而時時強調「學習」的重要。

光有學習的心不夠,還要搭配不懈的毅力。

他可以為了看懂日本烘焙書,開始自學日語;也曾連續三年,利用下班後工作七、八個小時,只為了做出夢想中的法國麵包。

法國麵包事件影響吳寶春很深。經歷無數次練習後,某天,他慢慢咀嚼自己的成品,突然靈光乍現,「就是這個了!」他終於做出令人滿意的法國麵包,「那時我特別感動,甚至起雞皮疙瘩,深深告訴自己,原來我也可以。」

如今,早已成名的吳寶春,之後的願望之一,居然是重拾兒時樂趣,回到屏東鄉下「打赤腳」,「那是我人生最快樂的事。」

吳寶春的奮鬥故事或許不新,卻再次說明,保持初心與耐心,路會愈走愈寬。以下是2016年10月28日他在《益品書屋》的演講精華:

小時候不喜歡讀書,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玩。但我對什麼事都充滿好奇,常想找到答案。

國中二年級時,某天半夜生病肚子痛,媽媽沒錢帶我去看醫生,就到處跟人借。那個晚上,我好像長大了,有了要成功、出人頭地的想法。

但因為不愛讀書,就去台北當麵包學徒,學習一技之長。師傅第一天教我做豬排三明治,以前的師傅不喜歡教人,教完一次就必須學會,他說,下班後要買筆記本和筆,明天要給你考試。

我當時很疑惑,做麵包為什麼要考試?拿著筆記本和筆,坐了很久,想寫出豬排三明治的做法,卻因為不會寫,久久無法下筆。後來我用畫的,豬這個字筆畫太多,就畫一個豬頭,加上幾片三明治土司,全部畫完也看不懂在畫什麼。

當時,渴望成功、出人頭地的我,體認到不認識字,這輩子要成功很難,但我始終對每件事保持好奇心。

當兵時,有個同梯大學生教我查字典、寫字,那是我學習的契機,我開始學識字。退伍後,成功的信念還是很強烈,也想改變麵包師傅的命運,由於過去幾年在成長環境受到的影響,我藉著學習與閱讀,想出人頭地。

我看了很多書,像是許文龍的《觀念》、嚴長壽的《總裁獅子心》,從書裡知道他們為什麼會成功,也為了能看懂日本烘焙書,開始自學日語。這些都對我有很大的啟發。

等待是種磨練 不要看輕自己

我30歲第一次出國,在日本吃到真正的法國麵包。為了做出一樣好吃的法國麵包,我花了三年,常利用額外的時間,工作至少七到八小時,不斷調整、研發,好不容易才做出我要的成品。

我把等待當成一種磨練,因為能領悟到許多。其中最珍貴的,是心態歸零,不歸零就無法學習新東西,每一次的實驗過程,都讓我累積許多能量。雖然做法國麵包花了三年,但三年領悟這些,我覺得很夠了。

到了2008年,我去法國參加比賽,主辦單位提供的麵粉和台灣的不一樣,兩地氣溫不同也會影響麵包,比賽變得格外困難。

比賽前一天,助理幫我拍了一張背影照,是我圍著圍巾,落寞走在雪地上。我雖然沒想過逃避,卻覺得世界冠軍和我一點關係都沒有。

正式比賽當天,我在會場外看到中華民國國旗,那一刻心情非常震撼,因為我只是個麵包師傅,但努力了20多年,竟然能在法國看到台灣國旗。

從那時開始,我決定不再輕視自己是鄉下長大的小孩,或是小看自己只是個麵包師傅。自信心就是這樣一點一滴、慢慢累積起來的。

跟著時代改變思惟 才能留住人才

這幾年我到新加坡念書,老師問我,你為什麼要來念書?目的是什麼?我說想學習經營和管理,要來找正確答案。老師只回我說,這裡沒辦法讓你找到正確答案,只能找到適合你的答案。

應用在經營管理上,就是每家企業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、制度,要透過不斷學習來建立。

我原本以為,世界上所有人的觀點都差不多,正確答案也差不多;後來發現我錯了,原來醫療業、地產業、石油業等不同的產業,對問題的思考、處理與觀點都不一樣。所以我認為,自己要像海綿不斷吸收,學完後便能運用在公司,然後實職場人際關係驗它。

另外,現在勞工意識抬頭,麵包店的學徒制已經和過去不同,我樂觀其成。台灣本來就要進步,新加坡薪水高,為什麼人家可以我們不行?

過去,師傅說什麼,徒弟就得聽;但現在要引導學徒,讓他們喜歡、熱愛這份工作。應徵人才時,也要讓對方清楚,一天上班八小時,一直站著會消耗體力,這都必須讓學徒知道。

我也改變經營模式。過去由門市人員賣麵包,工廠師傅做麵包;現在將兩者合併,由主廚擔任店經理。以前對立,現在變生命共同體,讓門市和工廠共同經營這家店。因為研發不是憑空想像,無法真正了解消費者需求,就做不出讓人滿意的麵包。

前陣子我告訴同仁,現在企業唯一不變的,就是變。改變不是憑空想像,我們要運用各種資訊,開闊視野,一次次找到適合的答案。但不能只改變公司型態,思惟也要改變,才能留住人才。

開服飾店追求夢想的同時 要讓父母放心

孩子追求夢想時,父母常會擔心。天下父母心,父母當然不希望孩子不好,讓他們相信自己的方法,就是拿出態度。只要他們放心,不管讀書還是走技職,父母都會支持。就像我母親給的愛,是讓我勇往直前的力量,因為天塌下來,她都能幫我扛,那是影響我很深的地方。

或許可以和父母有時間上的約定,是不是能有幾年的時間實現夢想?這需要討論、溝通。

很多人問我怎麼激勵自己,其實人生總有許多抉擇時刻。19歲時,我曾想放棄做麵包,當時很天真,以為不管做什麼行業,當到師傅就是成功,卻忽略許多師傅到40歲時,會因為體力問題,失去工作。但我沒放棄,是因為不知道能做什麼,再去當其他領域的學徒,結果還不是一樣?

後來,我努力了20年才創業。為了創業,和家人、朋友借了600萬元,廠商設備也讓我賒帳800萬元,我做好心理準備,失敗該如何面對負債,也想好要如何償還。

人生抉擇 要相信自己做得到

人生會面臨許多抉擇,一切都看自己。我能走到今天,其實是意外,是一直到參加比賽,才覺得距離夢想愈來愈近。

說我幸運、撿到都好,但最重要的是,要學會相信自己,不能放棄。

各行各業一定都有能發光發亮的地方,最好的方法,是學習精英的態度,所有的成功都是先複製。日本師傅曾說,他們會帶著朝聖的心,去歐洲學習,回來則帶著挑戰的心。

2008年時,我比完賽、拿了亞軍,去日本找老師,他叫我「大師」,我說我還是學徒,一樣做學徒的工作。

到了2010年,我拿到麵包大賽冠軍,還是一直提醒自己,冠軍只是當下,學習才是永遠,千萬不能忘記學習。

現在要學習,未來的退休人生也要學習。我的人生差不多規劃完成了,目前希望將事業經營成跨國企業,如果可以活到70歲,再做我最喜歡打赤腳、做麵包這兩件事。

因為小時候我最喜歡在田埂裡打赤腳,每當出現瓶頸、挫折時,就會回鄉下打赤腳、四處跑,那就是我人生最快樂的事情。

【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017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;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





















文╱蕭玉品

王品集團創辦人戴勝益認為,台灣最受尊敬的三個人,分別是許文龍、紀政和吳寶春。

許文龍的奇美博物館把畢生收藏貢獻給人類;紀政除了是飛躍的羚羊外,推廣日行萬步的理念,更影響許多人。

至於吳寶春,「多少人因為他想當麵包師傅啊!」戴勝益稱。

戴勝益的話,多少反映台灣的社會氛圍。父母總鼓勵孩子多讀書、爭取好成績,難道憑著一技之長,便無法出人頭地?

吳寶春能。他用一門做麵包的手藝,獲得2010年法國路易樂斯福世界盃麵包大賽麵包大師歐法麵包類冠軍,不僅受封「台灣之光」,更徹底扭轉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的刻板印象。

47歲的吳寶春成長在屏東鄉下,自幼家貧,身為八個孩子的老么,他不喜歡、也沒有機會念書。

國二的某天半夜,吳寶春因為腹痛急需就醫,看著媽媽到處籌措醫藥費的情景,他暗自決定,自己一定要成功。

因為不愛念書,他踏入麵包業當學徒。當學徒時,他用旺盛的好奇心,學習烘焙技術;當兵時,他感受到閱讀的力量,在同梯幫助下,以遲至20歲的年齡,重新識字。

「我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瓶頸,發現缺什麼,就學什麼!」即使一開始不喜歡讀書,但現在吳寶春反而時時強調「學習」的重要。

光有學習的心不夠,還要搭配不懈的毅力。

他可以為了看懂日本烘焙書,開始自學日語;也曾連續三年,利用下班後工作七、八個小時,只為了做出夢想中的法國麵包。

法國麵包事件影響吳寶春很深。經歷無數次練習後,某天,他慢慢咀嚼自己的成品,突然靈光乍現,「就是這個了!」他終於做出令人滿意的法國麵包,「那時我特別感動,甚至起雞皮疙瘩,深深告訴自己,原來我也可以。」

如今,早已成名的吳寶春,之後的願望之一,居然是重拾兒時樂趣,回到屏東鄉下「打赤腳」,「那是我人生最快樂的事。」

吳寶春的奮鬥故事或許不新,卻再次說明,保持初心與耐心,路會愈走愈寬。以下是2016年10月28日他在《益品書屋》的演講精華:

小時候不喜歡讀書,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玩。但我對什麼事都充滿好奇,常想找到答案。

國中二年級時,某天半夜生病肚子痛,媽媽沒錢帶我去看醫生,就到處跟人借。那個晚上,我好像長大了,有了要成功、出人頭地的想法。

但因為不愛讀書,就去台北當麵包學徒,學習一技之長。師傅第一天教我做豬排三明治,以前的師傅不喜歡教人,教完一次就必須學會,他說,下班後要買筆記本和筆,明天要給你考試。

我當時很疑惑,做麵包為什麼要考試?拿著筆記本和筆,坐了很久,想寫出豬排三明治的做法,卻因為不會寫,久久無法下筆。後來我用畫的,豬這個字筆畫太多,就畫一個豬頭,加上幾片三明治土司,全部畫完也看不懂在畫什麼。

當時,渴望成功、出人頭地的我,體認到不認識字,這輩子要成功很難,但我始終對每件事保持好奇心。

當兵時,有個同梯大學生教我查字典、寫字,那是我學習的契機,我開始學識字。退伍後,成功的信念還是很強烈,也想改變麵包師傅的命運,由於過去幾年在成長環境受到的影響,我藉著學習與閱讀,想出人頭地。

我看了很多書,像是許文龍的《觀念》、嚴長壽的《總裁獅子心》,從書裡知道他們為什麼會成功,也為了能看懂日本烘焙書,開始自學日語。這些都對我有很大的啟發。

等待是種磨練 不要看輕自己

我30歲第一次出國,在日本吃到真正的法國麵包。為了做出一樣好吃的法國麵包,我花了三年,常利用額外的時間,工作至少七到八小時,不斷調整、研發,好不容易才做出我要的成品。

我把等待當成一種磨練,因為能領悟到許多。其中最珍貴的,是心態歸零,不歸零就無法學習新東西,每一次的實驗過程,都讓我累積許多能量。雖然做法國麵包花了三年,但三年領悟這些,我覺得很夠了。

到了2008年,我去法國參加比賽,主辦單位提供的麵粉和台灣的不一樣,兩地氣溫不同也會影響麵包,比賽變得格外困難。

比賽前一天,助理幫我拍了一張背影照,是我圍著圍巾,落寞走在雪地上。我雖然沒想過逃避,卻覺得世界冠軍和我一點關係都沒有。

正式比賽當天,我在會場外看到中華民國國旗,那一刻心情非常震撼,因為我只是個麵包師傅,但努力了20多年,竟然能在法國看到台灣國旗。

從那時開始,我決定不再輕視自己是鄉下長大的小孩,或是小看自己只是個麵包師傅。自信心就是這樣一點一滴、慢慢累積起來的。

跟著時代改變思惟 才能留住人才

這幾年我到新加坡念書,老師問我,你為什麼要來念書?目的是什麼?我說想學習經營和管理,要來找正確答案。老師只回我說,這裡沒辦法讓你找到正確答案,只能找到適合你的答案。

應用在經營管理上,就是每家企業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、制度,要透過不斷學習來建立。

我原本以為,世界上所有人的觀點都差不多,正確答案也差不多;後來發現我錯了,原來醫療業、地產業、石油業等不同的產業,對問題的思考、處理與觀點都不一樣。所以我認為,自己要像海綿不斷吸收,學完後便能運用在公司,然後實驗它。

另外,現在勞工意識抬頭,麵包店的學徒制已經和過去不同,我樂觀其成。台灣本來就要進步,新加坡薪水高,為什麼人家可以我們不行?

過去,師傅說什麼,徒弟就得聽;但現在要引導學徒,讓他們喜歡、熱愛這份工作。應徵人才時,也要讓對方清楚,一天上班八小時,一直站著會消耗體力,這都必須讓學徒知道。

我也改變經營模式。過去由門市人員賣麵包,工廠師傅做麵包;現在將兩者合併,由主廚擔任店經理。以前對立,現在變生命共同體,讓門市和工廠共同經營這家店。因為研發不是憑空想像,無法真正了解消費者需求,就做不出讓人滿意的麵包。

前陣子我告訴同仁,現在企業唯一不變的,就是變。改變不是憑空想像,我們要運用各種資訊,開闊視野,一次次找到適合的答案。但不能只改變公司型態,思惟也要改變,才能留住人才。

追求夢想的同時 要讓父母放心

孩子追求夢想時,父母常會擔心。天下父母心,父母當然不希望孩子不好,讓他們相信自己的方法,就是拿出態度。只要他們放心,不管讀書還是走技職,父母都會支持。就像我母親給的愛,是讓我勇往直前的力量,因為天塌下來,她都能幫我扛,那是影響我很深的地方。

或許可以和父母有時間上的約定,是不是能有幾年的時間實現夢想?這需要討論、溝通。

很多人問我怎麼激勵自己,其實人生總有許多抉擇時刻。19歲時,我曾想放棄做麵包,當時很天真,以為不管做什麼行業,當到師傅就是成功,卻忽略許多師傅到40歲時,會因為體力問題,失去工作。但我沒放棄,是因為不知道能做什麼,再去當其他領域的學徒,結果還不是一樣?

後來,我努力了20年才創業。為了創業,和家人、朋友借了600萬元,廠商設備也讓我賒帳800萬元,我做好心理準備,失敗該如何面對負債,也想好要如何償還。

人生抉擇 要相信自己做得到

人生會面臨許多抉擇,一切都看自己。我能走到今天,其實是意外,是一直到參加比賽,才覺得距離夢想愈來愈近。

說我幸運、撿到都好,但最重要的是,要學會相信自己,不能放棄。

各行各業一定都有能發光發亮的地方,最好的方法,是學習精英的態度,所有的成功都是先複製。日本師傅曾說,他們會帶著朝聖的心,去歐洲學習,回來則帶著挑戰的心。

2008年時,我比完賽、拿了亞軍,去日本找老師,他叫我「大師」,我說我還職業列表是學徒,一樣做學徒的工作。

到了2010年,我拿到麵包大賽冠軍,還是一直提醒自己,冠軍只是當下,學習才是永遠,千萬不能忘記學習。

現在要學習,未來的退休人生也要學習。我的人生差不多規劃完成了,目前希望將事業經營成跨國企業,如果可以活到70歲,再做我最喜歡打赤腳、做麵包這兩件事。

因為小時候我最喜歡在田埂裡打赤腳,每當出現瓶頸、挫折時,就會回鄉下打赤腳、四處跑,那就是我人生最快樂的事情。

【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017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;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





6B72920F64691CF0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ault7w116b78 的頭像
    pault7w116b78

    王永琴

    pault7w116b7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